進入機械錶的領域(一) Rolex基礎五問
在腕錶領域中,Rolex稱得上無庸置疑的指標品牌,無論是新品或中古交易市場都相當熱絡;也因此,認識並擁有Rolex,是許多玩家進入瑞士腕錶領域的起點與終點。
討厭Rolex人不是沒有,曾聽過幾位朋友提過認為這品牌太氾濫,或是早期具有濃厚的土財與社會味而不喜歡;但在真正接觸腕錶之後,大多玩家都能認知到,這的確是個值得肯定的錶廠。
由於這次是第一次正式啟動腕錶領域的欄位,因此所討論的內容會比較基礎,但本站的讀友,應該都能同意我們資訊品質向來具備相當水準,也請抱著同樣的標準審視我們的腕錶內容。
在未來,也希望能有機會在這個領域由淺入深持續耕耘,與所有車迷共同成為錶迷。
Rolex為什麼特別受歡迎?
這是個相當典型的問題,因為對許多人來說,並不容易想像一枚基礎數十萬元起跳的手錶,竟能在市場上造成搶購,而且隨時能變現,甚至還會出現驚人的增值現象。
不過其品牌醞釀過程相當漫長,因素也相當多,這裡僅能就幾個我們立即可見的因子進行介紹。
就產品面來說,Rolex的重要優勢,在於「將基本的事情做到最好」,而這裡的「基本」,指的是包含準確、耐用、防水等與日常使用密切相關的部分,在這些部分管控好,就可以經久耐用,並營造出口碑,加上使用了自製機芯以提升價值,是以受到追捧。
當然有許多更平價的腕錶,在這枝節都做得相當好,但Rolex所在的中高階位置,其他近級距產品的體質多半嬌貴孱弱,又怕震又懼水,而勞力士的表現則相對強悍許多;現實而言,你很容易遇到長者描述自己的Rolex配戴了20或甚至30年,然後完全沒有保養過仍準確運行,但其他品牌則幾乎不見這樣的狀況。
在今日,腕錶已經不是日常必需品,而瑞士機械錶更兼具有幾分展示性質;想像一支具有相當價值、特別知名的錶,從企業主到廣大的勞工英雄都可以配戴,且經久耐操,受歡迎也是可以理解。
蠔式又是甚麼意思?
Rolex常常出現「蠔式」(Oyster, 也稱為牡蠣)這個詞,指的是其主要產品的錶殼,在可常態開啟並進行操作或調整的部分,使用了類似螺絲的旋轉上鎖設計,以提升防水與防塵能力。
這個名稱來自蠔(牡蠣)的外殼通常相當緊密咬合難以打開,不過事實上牠們的密閉方式是較單純的夾力,而不像蠔式錶殼是透過螺紋的漸進而封閉。
由於蠔式的防水性相當出色,因此也使用在大多數主流的Rolex錶款上;不過有些產品,因為沒有在全部的操作介面使用螺紋旋入機制,因此就無法稱為蠔式,例如早期的Daytona計時腕錶就是如此。
現今最入門的Rolex要多少錢?
在疫情前後,Rolex曾歷經了一波非理性飆漲,並將價格炒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而這樣的現象在近幾年已經逐漸消失;不過整體而言,就算相對便宜的男錶,官價也要20幾萬,而且仍不容易以訂價買到。
如果以預算考量為優先,自動上鏈的日誌Datejust 1601、手上鏈的蠔式日期Oysterdate 6694等早期作品,現今中古價都可望在10萬元以內入手。
Rolex難養嗎?
如果在10年前,那麼Rolex稱得上是相當好養的機械錶,但近幾年隨著官方提升服務價格、不對外販售零件後,使得其透過官方維持的成本提高許多。
其實從維修保養者的角度,Rolex的機芯仍屬於較好處理的類型,但由於許多送修錶都疏於保養、要透過特殊管道取得不對外販售的零件門檻也高,加上拆裝還有風險要承擔,因此就算是一般店鋪,現在要處理Rolex的價格也已經不若以往便宜,以三到四年的例行保養為例,約略6~8,000元是常見的基礎費用,若有其他服務則動輒需要萬元以上。
不過「門檻提高」是相對於以前的Rolex而言,與其他品牌相較,仍算便利好養。
男錶的定義是甚麼?
由於腕錶在近年已經成為飾品化、配件化的用品,因此男女款式間的分野也越來越模糊;許多女性配戴大型作品,或是男性配戴粉色樣式的情況都相當常見,所以即便腕錶領域的確曾有過用尺碼來區分男女的舊例,但現在已經鮮少被當成準則,比較常被注重的是設計與樣式。
在「古典」標準中,經常將30mm出頭的腕錶歸類為Boy Size,也就是男孩用錶,到了34mm則開始屬於Men Size,這個領域又曾以36mm為最主流,例如長輩最愛的「紅蟳」、「白鱘」幾乎都是這個尺碼,至於超過38或達到40mm以上,則都是Over Size大尺碼錶款了。
只是這樣的標準,在近年已經逐漸失去認同,現今的標準經常都要向上平移一個級距來衡量。
初次見面,希望本欄位以後還有機會再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