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了!來聊聊超高速跑車那些「不好說」的事情

0

在Bugatti Veyron 16.4於2005年,成功以超越1,000匹馬力、400公里/小時的表現登上當代最強道路用車王座後,超高速領域就掀起了一陣軍備競賽風,並將量產道路用車的極速,一路推升到時速450公里以上。

相關競爭中,除了Bugatti之外,還有SSC North America (先前的Shelby SuperCars)、Koenigsegg與Hennessey Performance Engineering都是熱門選手,並曾出現高度激鬥的場面。

然而由於「世界最速」是相當重要的紀錄,所以在測試過程中,也因嚴格的標準,而出現過些許無效與爭議狀況,例如Chiron Super Sport 300+曾在2019年衝破了490公里/小時關卡,但最後因為測試過程的細節認知,有時未被承認。

02
James May在2006年駕駛Veyron衝破了407公里/小時,實質開啟超高速領域之戰。

有趣的是隨著時程推進,400公里/小時以上的戰事已經日趨和緩,例如Koenigsegg的最新作品Sadair’s Spear也僅將極速設定在360公里/小時;即便原廠表示本車是以競技為目標,而就實戰需求看來,超高極速也的確不是賽車的重點,但你我都知道,這部車不會、也沒有能力,進入任何夠水準的賽事。

但請別誤會,本文並不是針對Koenigsegg,而是指所有宣稱挑戰超高速領域的,都是……

來看看它們的共同特色

零戰功

03
Bugatti車款配備多把鑰匙,可開啟不同的極速設定。

零戰功是現今所有超高速車廠、作品的共同語言,它們全部不具實戰經驗,更別論得到過任何戰功,對照生活實況而言,這些作品就類似網路上擠出身材線條的網紅或啦啦隊,的確可以得到流量與色瞇阿宅的關注,但對真正的玩家來說,還有更值得尊敬與關注的作品,哪怕是部1980年代的911,或是線條已經斑駁的四代Civic,至少都還是名門正派。

如果有人認為某些車廠在數十年前、多次轉生前的成績到今天還能拿出來講,那麼建議再仔細想想。

沒有官方紐柏林成績

04
專業車手在限定場地完成的測試成績,精神與指標意義大於實質。

這些擁有超高價、看似性能超卓的車款,竟然沒有一部官方敢進入紐柏林測試,說來也是相當驚人的事情,這樣的狀況讓人想到某些電玩或劇情,會出現看起來很強壯,但其實只有蠻力,腦袋與戰鬥力完全不行的角色。

05
Koenigsegg將新車的極速向下調整到360公里/小時,反而有幾分變成熟的感覺。

而拿非官方紀錄來看,這些廣為人知的超高速跑車,也沒有一部能在紐柏林跑過2008年Nissan GT-R的7:29.03,而這甚至不是GT-R在紐柏林榜上的前三名。

只能在封閉跑道發揮

06
撇除規與道德因素,Ferrari在路上衝破350公里/小時的傳說,應該有許多人聽過。

不可否認,就客觀角度而言,大多數超高速作品,仍具有相當出色的性能表現,只是他們所強調的極速表現,全部都只能在特定環境下展現,例如封閉賽道、封閉道路或甚至飛行器跑道,許多產品還對量產版進行了限速,因此宣稱的極速,幾乎不具備實質意義。

銷售表現平庸

07
Hennessey為了挑戰極速紀錄,甚至還商借了太空中心,以太空梭跑道進行測試。

很多人可能以為超高速跑車的銷售相當熱烈,部分報導也經常用「搶破頭」、「搶單熱烈」來進行誤導描述,並造成較基層的車迷盲目信從,然後以訛傳訛宣傳某車如何熱賣,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我們先來回顧2024年10月發表的Ferrari F80,本車限量生產799部,基礎價格約360萬歐元,極速350公里/小時,這樣的作品需要賣多久?

08
Koenigsegg的極限挑戰,也是向美國州政府申請封路才得以達成。

答案是不知道,或是瞬間、或是公開前就已經賣光,因為原廠在發表後,立即就傳出了完售消息,近期二手市場更已經炒到了500萬歐元以上,其他包含Porsche、McLaren等以350公里/小時為上限的主流品牌,也都有在短時間內賣完限量車款的實力。

09
 SSC延請了賽車手,在反覆挑戰後才得到可被認可的成績。

相較之下,初始基礎價格240萬歐元的Bugatti Chiron,則是自2016年發表後,一直到2022年才把500輛賣光,銷售力道與前面幾個品牌的差異相當明顯。

紐柏林測試對性能車來說看似相當基本,但有的車廠就從來沒官測,原因相當耐人尋味。

當然,在大多情況下,超高速跑車的性能表現仍屬高度水準,瞄準的也是特殊客層,因此絕對都稱得上頂尖作品,只是在跟著極力推崇之前,還是建議用理性的角度審視一下。

關於作者

分享此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