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5%汽車關稅造成汽車世界震撼 目前劇情摘要

0

美國總統川普好像拿到玩具的小孩,不停地揮舞關稅大刀,並引起了世界經濟震撼;與汽車世界最密切相關的,則是於當地時間3月26日宣布的「ADJUSTING IMPORTS OF AUTOMOBILES AND AUTOMOBILE PARTS INTO THE UNITED STATES」(調整進口汽車與零組件輸入美國),這項條文規定所有的進口車與零件,都將在4月3日凌晨開始,徵收25%的關稅,這也立即造成了各車廠與消費者討論,目前已出現許多停產、轉運的效應。

02
川普的鐵腕風格,讓有些國家感嘆「美國不再是盟友」。

這項措施的實行時間到底怎麼定義?

很多報導或討論都提到有車商或消費者,表示不清楚這項措施的確切實施時間,不過在官方文件中,其實有載明「自2025年4月3日東部夏令時間凌晨12:01或之後進場消費或從倉庫提取的汽車商品以及汽車零部件,都需繳納25%關稅」。

簡單來說,就是當地時間4月3日12點01分開始的買賣都要徵稅。

03
中國電動車在拜登時代已被課徵了100%關稅,早已進入無所謂狀態。

美國的汽車關稅原本是怎樣?

大抵來說,美國的汽車進口關稅原本大致為2.5%,但輕型貨卡( light trucks)則因為1960年代的雞肉貿易戰爭而被徵收了特殊的「雞稅」,數額為較高的25%;除此之外,特殊狀況與產品也可能被徵收較高稅額,例如中國的電動車就被課了100%的關稅。

04
美系頂級跑車Ford GT竟然是在加拿大製造,讓人有些驚訝。

那25%對中國電車來說,豈不是反而降稅了?

大人的世界是殘酷的,這25%的稅是加在原有基礎上,並不是把所有進口商品調整為統一,因此中國電車的稅率,這下就達到了125%。

這25%的汽車關稅與日前引起軒然大波的對等關稅一樣嗎?

不一樣,對等關稅雖然針對大多數的進出口貿易物,也就是稍早計畫對台灣徵收32%的部分(現已改為10%),但這項政策將部分商品排除在外,例如汽車就不包含其中,另外還有鋁、銅等礦產,以及部分與美國有特殊協定、交流狀況的國家與商品,也都另訂有規範。

05
熱銷的X5在全球有將近10條生產線,說明汽車世界運作相當複雜。

新措施會有甚麼影響?

關稅的提高,會直接轉嫁到汽車產品上,因此消費者在美國要買進口車的費用將會提高,並造成這項目的通貨膨脹。

而川普政府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向,讓美國人購買自己國家生產的車輛,並擴大相關產業的經濟效應。

06
許多日本車廠在當地深耕許久,幾乎已成了半美國企業。

提高關稅,能讓美國賺到很多錢嗎?

乍看之下,關稅的提高的確能讓美國政府收到更多錢,但事實上相關項目仍是由美國消費支出,因此如果純粹把「美國」這個個體包裹起來,在進口車提高關稅的過程中,進出國界的錢並沒有改變,只是從消費者的口袋流到政府囊中,因此也被某些批評者指為「變相加稅」。

07 order_242
為了規避輕型貨卡的特殊稅制,美國曾出現了許多拆車重組、進口後改裝的亂象。(Photo:order_242)

不過要是用川普的角度看,整個美國的對外的購車費用,則可望因價格提高而減少交數目,再加上周邊活動產生的工作機會,將有機會讓美國汽車工業的體質更強,而這「少買、多產」要是能成功,就有機會讓美國少花或甚至賺到錢。

車廠方面有甚麼因應嗎?

在目前,受影響的汽車公司,對美國新汽車稅制對應,大致有「在當地設廠」與「暫停供貨」兩個方向。

其實比較具規模的汽車商,例如VW集團、Mercedes-Benz、BMW與大多數的日本品牌,都早就在美國當地有設廠,因此他們比較能從容地應付新規則;至於Land Rover、Lotus這些較特化的品牌,則選擇暫停供車,並冀望事件在未來能有轉機,而就川普的行為模式看來,要是稅制又出現變化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08
Porsche近年曾為了中國零件、稅制的問題而與美國產生尷尬,對銷售與營收都造成影響。

美國車廠豈不是都樂壞了?為什麼還有許多當地品牌反對?

比較基本的,是汽車生產並不是件簡單事情,還需要很多周邊因子配合,因此他們的生產線設點都是經過全盤考量,要在短時間內遷移並不容易;除此之外,美國就業民眾的要求也比較高,無論薪資或心理待遇皆然,如果要增加產能,勢必要大幅度提升成本,影響未必低於新制關稅,稍有不慎還可能引起罷工、大規模糾紛,就這麼看來,他們會將大量產品設定在加拿大與墨西哥生產,也是能夠理解。

09
Land Rover已暫停美國市場,正設法突破新稅制產生的困境。

說到底,台灣的購車價格會降低嗎?

這是個很微妙的問題,因為很多美國平行輸入的車款,的確要比市場行情要低,但如果當美國人也開始搶美國車後,勢必造成美國車價上揚,因此原本的價格優勢也許還會存在,但幅度應該會減少些。

10
看似很德國的Jetta,其實大部分都是由墨西哥與中國製造。

至於總代理的車輛,則由於還有後勤體系、保固維修等品質維持成本需要考量,最現實的還是台灣進口車市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仍算狀況不錯,所以要降價的可能與幅度也都相當有限。

關於作者

分享此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