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日系戰神傳說 R35 GT-R的誕生、進化與退場
今年稍早,Nissan已經確認了著名的GT-R跑車將隨著2024年邁入尾聲而結束,原因是本車已難以通過未來的各項道路規範。
在去(2023)年,官方還曾表示將會製造更潔淨、更前衛的車款,以符合市場需求,但如今隨著品牌陷入了嚴重財務危機,自然也不可能有預算去開發耗資龐大的跑車,於是我們也可以確定在未來幾年,都不可能會有新的GT-R登場。
對這部傳說級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存在著精采回憶,無論是真實擁有的車主,或是單純欣賞的車迷,都感受過其魅力與溫度。
誕生契機
在1990年代陷入經營危機的Nissan,大膽找來了曾經挽救過米其林Michelin輪胎以及雷諾汽車Renault的超級經理人Carlos Ghosn擔任品牌執行長,並在短時間內就有相當不錯的成效。
就如其「成本殺手」封號,Carlos Ghosn在掌權之後,也刪除了許多預算,並擴大了各車型間的平台共用狀況,因而引起許多批評;在這局勢中,需要耗費巨資、使用大量特殊製品的GT-R,看來似乎不會在他的產品清單中。
令人意外的是,Carlos Ghosn於Nissan財務狀況改善後,迅速且主動向工程師水野和敏提出重生GT-R的計畫,並相當積極進行催生,且成功在2007年孕育出新世代的R35型GT-R。
不同於以往的定位
雖然2007年的GT-R使用了R35為型號,似乎延續了先前R34的血統,但其實本車的概念、架構與市場定位,都已經與先前有些許不同。
首先,R35型GT-R已經不再是Skyline家族的性能版本,而是成為完全獨立的車型,因此從正式名稱上去除了相關字樣;除此之外,本車也首度裝置了V6引擎,並推出了左駕版本,以對應日本以外的市場。
密集調升馬力與改款
R35 GT-R裝置了VR38DETT型3.8升雙渦輪V6引擎,在發表初期的CBA車型為480匹馬力,搭配性能化四輪傳動系統,可以預期會有相當出色的動力系統,不過有趣的是官方在發表資料中,並沒有說明備受注目的動態表現成績,而根據當時測試,本車約能在3.4~3.6秒間完成0~100公里衝刺,極速則約為315公里/小時,緊接著在2009年式上,則優化到了485匹馬力。
2010年(2011年式)時所推出的DBA中期車型(前保險桿加裝日型燈),則將動力強化到530匹,並於2012年式(2011年底發表)再度提升達550匹馬力;到了2016年(2017年式)的4BA(也稱EBA)車型上(前保險桿兩側新增直式氣孔),則再度攀升到了570匹的最頂點。
2023年3月發表的蜂巢日行燈款,雖然在氣孔、光源部分做了變更,但也屬於4BA車型。
由於世界各地的測量規範、道路法規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在馬力數值呈現上也會有所不同,例如4BA在台灣的標示為565匹馬力,但各車型間的改款細節與進程,則大致與日本、美國同步。
多款特殊版本 性能更強
承襲1990年代的日本跑車熱戰傳統,R35 GT-R也推出了許多特殊版本,以益發強勢的表現,提供深度玩家更熱血的速度機械。
初期比較知名的,當屬2009年的SpecV,本車向賽車借鏡,升級了包含碳纖維配件、陶瓷煞車、強化懸吊、高階跑車胎等細節,並拆卸後座與些許配備,以達到輕量的效果,搭配瞬時高增壓與鈦合金排氣系統,無論視覺效果或動態實力都更強大。
最具指標性的,則是2013年11月發表的GT-R NISMO,本車除了使用了全車專屬配件外,更將輸出一舉提升到了600匹馬力的空前高點,是極為經典的作品。
2018年,日本Nissan與義大利設計公司 Italdesign則在英國(?)的Goodwood活動中,發表了震驚車壇的「GT-R50 by Italdesign」,以紀念GT-R車系從1969年、 Italdesign從1968年開始的約50年歷史。
本車的車身尺碼經過大幅度提升,細節也全部進行改造,並將動力拔擢到空前的720匹馬力,且僅限量製造50部,因此除了相當醒目易辨識,身價也相當高;當時約90萬歐元、超過1.4億日圓(約3,250萬台幣)的價格,更是引發討論。
隨著時間推進,R35 GT-R的排放、噪音與安全性表現,都已經漸漸無法符合現今規範,並已經於過去幾年陸續退出各國市場;即便如此,其硬派性格與強勢作風,仍已經確立了經典地位,不會因時間而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