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undai正在成為韓國的Toyota  並邁向世界第二大廠

0

隨著時序進入11月,各家車廠也陸續完成了前三季的銷售與財務報告,當然大家都不意外目前仍是Toyota的近700萬部(僅算4-9月)領先,然後由600多萬部的VW集團、500多萬部的Hyundai集團分佔第二、三名。

02
第一代Hyundai Coupé/Tiburon曾在1990年代後半引進台灣,並創造不少話題。

這樣的局勢其實已經成形了一段時間,看似也會繼續維持下去,但其實內容並不單純。

深入觀察細節,可以發現Hyundai集團除了保有亮眼的成績,在獲利上更已經相當逼近VW,可說實質上就要成為世界第二大廠,相較於近幾年黯淡的車市,前景相對顯得相當光明。

年輕車迷可能覺得這並沒甚麼,但對有些年紀的玩家來說,應該都還記得這家車廠在大約20年前,還經常被認為是一個相對次等、具有妥協性質的品牌,但到了今天,他們已經用漂亮成績消除了先前的雜音,令人不得不正視。

03
從1980年代的Hyundai Excel可以看出,他們在當時的產品還有相當程度的進步空間。

二軍聯合 逐步鍛鍊精進

1998年時,Hyundai首度大規模收購了另一家韓國車廠Kia的股權,並形成了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在當時,這家新公司的規模雖然不小,但並不特別受到重視,其聲望主要受限於二線形象較重以及產品位階以入門級距為主等因素。

04
2001年的Matrix延請Pininfarina團隊進行設計,成功開拓各地市場。

到了2000年前期,Hyundai集團的產能首度衝入世界排名前十,並於2006年攻到第5名。

在當時,世界各地仍有許多相對老派、傳統的車迷不看好這家車廠,並抱有「次軍中的霸主,仍是次軍」這種看法;只是隨著時間推進,Hyundai集團不但在2023年以7,302,451的銷售量(OICA數據)穩居世界第三,也推出了許多高階與性能車款,無論產品與形象,都已經是相當出色。

05
 Hyundai董事長鄭義宣相當積極推廣品牌業務,曝光率極高。

全方位發展 彷彿韓國版Toyota

很多事情,表面似乎像經典喜劇電影裡面說的「跟運動賽跑一樣,別人做甚麼,你就做甚麼」;但這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困難,不然就到處都是成功企業與大車廠了。

從宏觀角度看來,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曾經發生在Toyota上現象,如今都已經投射到Hyundai,這也讓人對其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與好奇。

06
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環保會談,確認擴大經營當地市場的方向。

Toyota的幾大特色,在於「銷售特高」,甚至成為「國家汽車的代名詞」,其基礎為「大量的國民車」,並同時「與其他品牌結盟」、「不吝製造高價豪車」,還踴躍「參加各級賽事」,也「積極推出性能車」。

如果這還不夠像,那麼「很多人愛罵」這個特性,應該跟Toyota最為接近,特別是那些開著EVQ、全車霓虹燈或裝置令人不能理解的大尾翼族群,總喜歡對Toyota跟Hyundai大噴酸液,卻忽視(或是根本不知道)這兩家公司是亞洲(或甚至全球)最積極參與賽車的品牌,而旗下的許多性能車,也是備受真正深度玩家、或專業車手所肯定的作品。

07
以N名義與GR共同舉辦活動,也替未來的合作可能埋下伏筆。

VW與Stellantis集團重整 實質勢力將洗牌

從製造排行榜看來,在2023年位於第二名的VW集團(9,239,575部)與第四名的Stellantis集團(6,392,600部),都是Hyundai在未來幾年最重要的競爭者。

根據不同來源的報告,以最寬幅度認定,VW集團曾在2016到2019年間,成為世界上產能最多的車廠,而這段時間的綻放,也是他們在中國的銷售最高峰時刻,其中一度更曾突破VW品牌300萬輛、全集團近395萬輛的高點。

在這期間,向來愛與VW集團做對的義大利FCA汽車集團前主席Sergio Marchionne卻曾提出警告表示:「如果有人執意把中國市場經營成失控的巨獸,那麼他就必需承擔反噬的後果」。

08
剛發表的氫燃料電池車款Initium,是超前部署的最新概念作品。

這原本看似帶有個人情緒的發言,如今卻已經成真:在2020、2021年時,中國因為多重因素造成車市緊縮,VW集團光在這兩年,在當地就面對了分別高達21.42%、12.73%的衰退,以及各自約65萬、32萬部的減售,並在總銷量部分被Toyota遠遠拉開。

然而銷量的減少還不是問題核心,重要的是從前述期間到今年,VW集團與部分歐系車廠,在當地的車輛都是低價或甚至賠本販賣,因此即便有銷售數字,但其實並沒有用。

然而這仍不是最嚴重的部分,可怕的是在這波消費力衰退期間,也讓中國消費者對購車有更現實的認知,傾向選擇適合自己消費力與使用習慣的作品,因而優先考慮國產品牌,並降低對進口、合資品牌的依戀,加上當地的汽車與電動車科技仍持續發展,更讓「中國人買中國車」的狀態,已經成為短期內不可逆轉的趨勢。

09
相當成熟的高性能電子動力架構,已可應用在多元車型之上。

也就是外國品牌在中國,幾乎已經沒有回復榮景的機會了;更現實地說,世界其他地區的汽車市場,其實都已經開始對中國車,從「攻勢」轉為「守勢」了。

而在中國面臨銷售、獲利皆下降的狀況,也讓VW集團無法樂觀評估未來,並開始為期至少兩年的整頓計畫,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許多其他德系品牌上,也就是以往開心快樂的大家,都需要面對。

就整體狀況看來,VW集團在未來幾年仍可望在製造數目上領先Hyundai集團,但獲利能力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因為這兩家企業在2023年的獲利已經幾乎相同,但韓國品牌的企業組織相對精簡,所以賺錢的「能力」、「純度」都顯得較高,並可望因營收表現,而成為實質上的第二大廠。

10
大型七人座豪華運動休旅Santa Fe的各部分設定,都訴說了品牌的技藝已達到高度水準。

畢竟造車的最終目的還是營利(還有增進人類幸福),如果能少賣卻大賺,自然是比大賣小賺,或甚至大賣還賠錢要好多了。

關於Stellantis集團,有個簡單明瞭的事實可以解釋他們的狀況:Hyundai在10月2日就提出了前3季的銷售與金融報告、VW集團則由於狀況較複雜而在10月11日發表,但Stellantis集團則到了10月31日才完成,光是效能就差人許多,內容也是充滿了令人怵目驚心的赤字,感覺要在短期內復甦的機會是微乎其微。

整體而言,Hyundai要在可見範圍內接近Toyota仍是沒有可能,但要扮演好韓國版Toyota,在實質獲利上超越VW集團,並持續拉開與Stellantis集團的差距,似乎是可以預見的狀況。

關於作者

分享此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