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提高中國製電動車稅率 Tesla位置微妙
在8月26日,加拿大閃電宣布將自10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高達100%的進口關稅,與原本約6%的狀況相差甚鉅,由於相關事件的背景相當複雜,並不僅是關於錢那麼簡單,因此受到了相當高度的討論。
時間回到今(2024)年5月14日,美國政府先宣布將提高中國製造電動車的稅率達到100%,開啟了第一波碰撞;在這之前,當地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稅率約為27.5%,相比之下立刻提高了許多。
然而由於美國本身就是電動車製造大國,因此從中國的進口數量相當稀少,在2024年第一季甚至僅有千餘輛,因此相關政策在短期內對美、中雙方來說,都不算有重大意義。
相較之下,加拿大這次的政策跟進,就比較有後勁;首先,由於他們並非電動車主要生產國,因此主要來源為進口,在近期資料中,顯示當地在2023年的電動相關車款註冊量為18.5萬輛,約佔市場11%,其中又有30%為Tesla,如果扣掉插電充電式複合動力車款,那麼可說大多數都是Tesla。
另有一項數據顯示,Tesla在加拿大的年度銷售量(2023第二季到2024第一季),約為51,000部,其中約有44,000部來自中國,如果以現有數字為標準簡單平移計算,加拿大的電動車市場如果能提升到世界平均水準的近20%,那麼中國製Tesla的銷量也勢必會提升到80,000部以上。
這還沒完,因為當地政府曾經表示,要在2035年時,讓輕負載交通工具達到100%的零排放,考量這牽涉到「純電動車」(剔除複合動力車輛)的完全執政(?),以及Tesla的高市佔率評估,影響範圍可達數百萬或甚至接近千萬輛,但這塊巨餅如今卻可能不容易吃到。
其實加拿大這次的行動,並非僅是立場表態,也受到了來自內部的壓力,因為有民間意見表示來自中國的Tesla,除了享有低關稅之外,每部還能依照各地方政府的規則,領到最少5,000加幣(近20萬台幣)的補助,讓人覺得不太恰當,這應該也是影響這次關稅政策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