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駕駛本質-Nissan Altima試駕
近幾年全球汽車市場中大型豪華房車逐漸式微,多數車廠都將主要開發資源轉移到休旅車型,甚至因應近幾年電動車款的熱潮,轎車似乎不再被消費者喜愛,而轎車真的不重要了嗎?我可不這麼認為。
畢竟現在進入電動車市場還太早,看似前幾年維護成本減少很多,過了保固期就像賭博遊戲,由於更換電池成本目前仍偏高,省下的錢很快就會被更換電池費用攤提,除非買輛車固定約五年內就會更換,那麼你適合嘗試電動車。
休旅車是目前主流,較高的行車視野,車內空間規畫設計等等,都是多數人選購時的重點,不過重心高過彎、下交流道時重心難免會比較晃,或許可以靠後天改裝,畢竟不是原廠設定,因此還是有傳統轎車需求。
自從裕隆引進Altima車型取代Teana後,進口車也少了國產車無可避免的銷售壓力,可以依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國外發表小改車型之後,也用最快的速度引進國內,並採用單一規格車型銷售,減少消費者選擇的困擾。
外觀最明顯的就是原本水箱護罩的V-Motion設計語彙改為燻黑格柵,鍍鉻件設計沿著車燈輪廓下方,個人覺得會比之前V-Motion線條更受消費者青睞,新設計19吋輪圈加強了視覺效果,235/40 R19輪胎規格還不算太難找,但也提高了維護成本,畢竟Altima引擎配置2.0升4缸渦輪增壓系統,5600轉時可輸出239匹最大馬力,4000轉時達到36.9kg/m最大扭力的水準,還是需要相對應的輪胎,滿足動力與操控性能的平衡,而為了兼顧節能效果搭配X-CVT無段變速系統,139.9萬元的售價,單用馬力價格比肯定是超值的組合。
剛坐進車內就發現升級尺寸的12.3吋中控螢幕,過去日、美系車款不太重視尺這方面尺寸規格,也算反應一些市場趨勢,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成為標準配備,而我還是比較在乎內裝設計本質,3C數位用品跟車輛本身設計其實沒有直接關係。Altima方向盤握感對我來說是很剛好的尺寸與握感,三點與九點鐘位置的功能鍵都是很成熟的設計,不用太多摸索時間即可以找到調整功能位置,也能快速切換半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只要有操作過相關系統經驗都可以快速上手。內裝用料色系搭配整體採深色系風格,雖然耐髒好清潔,但鋼琴烤漆飾板仍容易沾上灰塵、指紋,所有功能按鍵都有圖像,表示沒什麼預留功能鍵空間,大概只有儀表板因為進口美規車型,內圈會多了美規車速顯示。主被動安全系統基本也是該有的都沒有少,甚至Nissan各車系開始普及的超視距車輛追撞系統也都全部為標準配備,甚至連車後的RR-AEB後方緊急剎車系統、RCTA後方車側警示系統等等通通都有,日趨完整的Intelligent Mobility也是車價越來越高的原因之一,標準10具氣囊也是相當豪邁。
座椅也是Nissan各車型優勢,Nasa駕駛座竟然有10向電動調整並附兩組記憶功能,再加上獨有的填充物料與座椅設計,乘坐質感相當優異,尤其高速公路巡航或市區塞車路況環境,大腿、背部與座椅主要受力範圍支撐性夠,就能降低長時間乘坐的疲勞感,後座椅也是同樣的表現,尤其椅面受力區傾斜角度設計會比前座更舒適,不過後座稍微明顯的輪胎滾動噪音,是唯一美中不足的部分。
這是輛能夠讓你很輕鬆駕駛的中大型豪華房車,動力絕對足夠一般日常使用,如果你追求節能效果,請去看其他油電混合動力的車款,傳統純汽油車的選項越來越少,在消費者追求配備什麼都要的年代,車尾燈仍能維持傳統燈泡真的沒什麼不好,壞掉換個燈泡就搞定,幾乎不用擔心整組更換的可能,如果想要為家裡更換可以開得很久的汽車,只要沒有露營載物需求,可以多比較傳統中大型豪華房車與休旅車的乘坐空間,尤其家裡有長輩乘坐,轎車底盤高度反而更適合,可以6/4分離的後座也別小看中大型轎車的載物能力。
2023 Nissan Altima規格
售價(萬元) | 139.9 |
引擎型式 | 直列四缸可變壓縮渦輪增壓 |
排氣量(c.c.) | 1977 |
壓縮比 | 8.0:1~14.0:1 |
最大馬力(hp/rpm) | 239/5600 |
最大扭力(Kg-m/rpm) | 36.9/4000 |
懸吊系統(前/後) | 麥花臣/多連桿 |
變速箱 | X-CVT無段自動變速(八速手自排換檔撥片) |
輪胎尺寸 | 235/40R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