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以解鎖更多服務 訂閱制會成為未來汽車潮流嗎?

當人們能夠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或取消)服務時,用車體驗也會隨之改變。
隨著現代汽車配備了更多電子系統之後,許多服務不僅可以透過雲端更新(Over-the-air, OTA),消費者可以選擇自己是否確實需要某些特定服務功能,而車廠則是需找尋找更多元的服務模式,好讓消費者願意”訂閱”這些功能。IHS Markit汽車分析師Stephanie Brinley在訪談中指出:「這並不是什麼全新的事情,他們早已讓人們付錢使用連線服務(例如GM OnStar),但現在涵蓋層面超越了安全與保護,新科技也可以讓我們檢視更多其他面向的服務。」
GM早在1996年就針對品牌推出OnStar服務(包含防盜、通訊、診斷等功能)開啟了首次訂閱制度的先例之一,過去BMW也試圖把Apple CarPlay等智慧型手機連結服務列為訂閱制(但最後仍然回歸為標配),福特最新的半自動駕駛系統Blue Cruise在支付選配的3400美金之後,也會再向消費者索取三年600美金的使用費用,現在GM的導航系統也提供了Maps+的服務,讓消費者能以每個月15美元的價格使用導航系統。
GM全球互聯服務副總裁Santiago Chamorro指出:「隨著時代變遷,(客戶所要求的是)一種輕鬆便利的車內體驗。我們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回饋,並用以研發能夠流暢配合信息娛樂系統的產品,以提供高度客製化體驗,同時也能根據車輛使用週期迭代。」
雲端更新的訂閱制功能為汽車製造廠開啟了一扇可能性的大門,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分析,到2025年之時,全世界會有3.5億輛汽車具有雲端更新功能,而到了2030年的時候,所有車輛中將有三分之一具備這種功能。其中對於駕駛輔助系統這種高度仰賴作業系統的設備,頻繁的版本更新也是相當不可或缺的動作。但除了軟體系統更新之外,也有更多貼近生活層面的服務,例如Volvo推出的「Care By Volvo」,就是提供了包含代客停車、加油、清潔、接送、簡易保養、更換耗材等整合式的訂閱式服務,當然包含車輛本身也是可以租借的。
許多車廠目前正在積極拓展零售產品之外的獲利方式,提供更多精緻且的個人化服務正是其中一種,當人們能夠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或取消)服務時,用車體驗也會隨之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