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觀點:先忘了大鼻孔 所以Mercedes的外觀設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BMW全新的3與4系列發表了一段時間之後,儘管BMW的首席設計師Domagoj Dukec大膽的棋風有著兩極化的反應,但是在社群之間討論卻維持著穩定的熱度,你可以說Dukec做為一個試圖擺脫Chris Bangle束縛的設計師,他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格局,而我們相信車迷們也漸漸開始孰悉強烈的全新識別。
現在只能看大小猜型號了
但是反觀同樣來自德國的競爭對手Mercedes-Benz,自從新的A-Class、E-Class、S-Class一直到最近發表的C-Class之後,可以明顯的觀察到Mercedes已經將「家族特色」這四個字鑽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過去我們可以透過燈組的設計、車體的鈑件、甚至是輪圈與後視鏡來辨識品牌產品的差異;但現在如果我們把這些全新的A/CLA/C/E/S等車款一字排開,你會驚覺要快速地分辨它們已經不像過去一樣容易,當然眼尖的人們依舊可以從細微之處分辨差異,但重點就在於”細節之處”的差異,當你需要靠微小的細節來區分之時,這就意味著大眾已經無法分辨這些產品的定位是否不同。
除了商標本身所彰顯的品牌價值之外,原廠刻意削減產品之間差異化對於Mercedes的消費者來說,似乎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而在Mercedes的設計方針朝向旗艦S-Class靠攏之後,代表那些購買較入門車型如C-Class的車主們,也一樣可以享受如同S-Class等級的外觀設計。
定調品牌語彙
在每一個級距中鎖定消費族群的調性是設計師工作,就如同BMW早就強調他們不會把巨大化的雙腎(或許我們應該說,雙肺?)運用在他們的旗艦車型之上,每一個級距的消費者也對汽車外貌有著不同的理想。因此現在我們應該要換個方向來思考,並不是Mercedes-Benz設計師們過度追求平庸的家族化特徵,而是他們消費者喜好間接的雕塑了這些高度一致的家族設計。
我們身在一個高度資本主義的社會之中,企業體不會浪費任何無謂的成本來打造人們不喜歡的產品,任何產品都擁有完整的市場調查且洗鍊的設計流程。無論如何,如果你不喜歡某一輛車,那就只代表了兩件事情:1.你不是他們鎖定的客群。2.你真的不是他們鎖定的客群。
無個性的共享趨勢
而最後,我想我們是應該要擔心無個性的未來終究會來到,在共享車的體系逐漸成長之後,購買一輛車不再是人生的必要項目,只租不賣的商業策略也會是未來的主流趨勢之一。而在使用者的心境變化之上,由於消費者不再擁有物件,對於產品個性化的需求也就減弱 ── 反正我只是暫時借用,短期使用的產品可不需要強烈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