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觀點:打造一輛電動車簡單 還是淘汰燃油車簡單?
看到近年各車廠紛紛喊出了:「203x年後將只銷售電池動力車」、「幾成電動車的銷售佔比的計畫」、「20年後道路上的汽車都會變成電動車」與「無人駕駛自動化環境」…等論述,這算是近期產業線媒體記者的主流風向,台灣電子產業過去是許多3C產品供應廠商之一,在國際間的評價也高,因此現在一舉一動都只是為了卡位。
「只要能夠打入未來電動車的供應鏈(以下略5000字),預估未來會有多大的電動車年產量(預估永遠不會準,都是事後再修正的數字),再來讓我們看看公司股價(一定都有個美好曲線)…..」
這種論述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不定期腦補的新聞風格,特別是與電動車相關的議題,對於汽車常識不懂的記者、官員、消費者,往往是一知半解一股腦跟風,這類期的資訊在網路聲量或是流量反應並不會比較好,但在投資股市領域卻是個參考指標,我也只能這麼解讀,這類新聞或許目的都是在操作股價,至於是誰得利就不在這次討論範圍。
既然消費者變得這麼愛電動車,那麼傳統燃油車該怎麼消滅?歡迎認為電動車能夠完全取代燃油車的讀者留下論述評論。
汽車是個具有百年歷史生態的傳統供應鏈,而距離2035年還有約莫15年,那麼我們就來往前回顧2006年時的環境,那是個手機app尚未成熟的年代,主流手機遊戲叫做貪食蛇,除了簡訊幾則內免費之外,手機通話也是以秒計費,月租吃到飽方案才剛開始推出,數位單眼相機最主流的規格是800萬畫數。
而在15年後的現在,不會下載手機app的用戶已可以列為原始人種,大眾或多或少都有下載過幾個遊戲軟體,通訊軟體面對不同的社交圈年齡層有各別的習慣,打電話前先用通訊軟體敲一下,蘋果手機的價格帶與筆記型電腦相同,現在我已經很久沒有用過數位單眼相機,都直接用手機取代平時的照片或影像紀錄。
而且隨著5G訊號逐漸普及,未來幾年會有更多數位影像與互動式系統結合,共享汽/機車逐漸普及,車廠推出電動車選項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是生活型態的轉變。到了2035年,我相信生活型態又會進入另一種時代,那麼傳統的汽油車呢? 或許整體市場會因為共享機制的轉變,讓消費者擁有私家車的需求降低,但汽車不會不見,甚至不可能完全不供應新車,最主要的原因則是來自於環境。
目前科技媒體時常討論的Level 5全自動化駕駛技術,其實協力廠早就已經開發完成,但現在Level 5技術的瓶頸就是環境,全世界國家多是民主政治,人民需要納稅養護道路,購車時也都繳納稅金,而人性是自私的,光是合法擁車與路權這點大概可以再吵30年,要消滅傳統內燃機引擎的汽車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人類,依然是環境進步的最大阻力 ── 不然就打個仗吧,砍掉重練或許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