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背車進化論
汽車已發展超過100年歷史,期間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演進,隨著各時期消費者不同需求,汽車也從早期的奢侈品轉為相當重要的民生交通工具,而掀背車型正是將汽車普及化的重要級距。
當K.Benz於1886年推出Benz Patent-Motorwagen(俗稱賓士一號)之後,輪子載具正式進入機械動力,而1888年Benz夫人成功的完成長里程測試,讓世界開始認識汽車,不過剛開始因為高昂的售價以及實用性尚未成熟,初期汽車僅為富豪人士間的成功表徵,直到Ford Model A車型推出後,新的製程工法大量生產,汽車才開始朝向普及化的年代。
戰爭是改變環境的重要里程碑,經過了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後嬰兒潮效應於全世界發酵,雖然百廢待舉資源匱乏,顯著的經濟成長讓生活進入全新型態,戰後重建時期的微型車(Microcar/Minicar),歐洲很快由掀背車取代,更強的動力與車室空間,成為最普及的都會用車(City Car),直到現今掀背車依然是歐洲主流之一,而且絲毫不受休旅車風潮的影響。
戰後多數人無法擁有車子,所以車廠推出最經濟的車款,那個年代因此推出了Mirocar微型車,主要目的為代步或商業用途,之後很快的就進入掀背車世代。
歐洲車廠發展較早,德、法、義、英各自美學文化造就不同個性的產品,尤其60’年以Austin Mini、Fiat 500為首的各式車款,成為了歐洲大街小巷常見的代步工具,甚至是當代流行的象徵,也奠定了掀背車款的發展基礎。進入70’年代後,VW Golf成為家喻戶曉的國民車款,至今已發展到第八代車型,帶動了各車廠投入此級距的發展,我們現在熟知的Peugeot 2系列(205)、Fiat Uno(後來由Punto取代)、Ford Fiesta等車款都是同時期推出。
進入80’年代後,WRC(World Rally Championship)世界拉力錦標賽受到高度矚目,參賽車輛須為量產車的規定,投入賽事的車廠推出具有強大性能操控的車款,不但藉由賽事運動累積研發能力,也加深了掀背車與性能方面的連結,甚至只要是有動力操控性能的掀背車款,都會被稱為鋼炮車。許多掀背車款也因為參與了相關賽事後知名度大增,也直接帶動銷售熱潮。
日本車廠於90年代正式挑戰歐洲車廠,各級距都有對應比較產品,不過造車技術與文化的不同,掀背車仍是歐洲車廠獲得較高的評價,畢竟歐洲掀背車依然是主力市場,從用車文化來看便可了解其中的差異。
2000年之後,各車廠進入全新的戰國時代,掀背車也開始重視安全方面的表現,只強調節能、車身尺寸等優勢是不夠的,尤其NCAP撞擊五顆星成為消費者對於安全方面的標準,車身結構設計進化以及主被動安全配備的提升,也讓掀背車不再只是代步工具。
過去國內消費者有著車輛有尾廂設計比較安全的觀念,隨著網路世代資訊透明化,就連旅行車也開始被國內市場接受,休旅車在全球市場爆發性的成長,為了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旗下產品陣容也持續擴展,各類跨界車款的推出,讓消費者必須更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為何?
這裡以Skoda為例,主推”聰明的就懂”宣傳主軸,攤開品牌產品線含括了各種不同需求的選項,撇除Octavia與Superb的轎車,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可能從Fabia到Kodiaq都是屬於沒有車尾的車款,而Fabia是傳統標準的掀背車,Kodiaq則是七人座休旅車,在這之間還有Scala、Kamiq、Koraq,模組化底盤框架下,動力操控性能、內裝用料材質都具有一定的水準,車室空間格局則是消費者考量的重點,車室空間大小影響乘坐舒適性,行李箱空間則直接影響實用性,量化數字或許只是參考依據,還是要評估實際的用途。像今年台北車展曾經展出的Scala就是混合Sportback與Combi的掀背新物種,採用MQB模組化底盤架構,乘坐空間優於傳統掀背車,行李箱空間更有跨級挑戰的實力,未來消費者選購車輛肯定要有想法,才能在其中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