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末期的超輕量陸上快艇 Škoda 130 RS A5
毫無疑問的,Škoda 130 RS A5是一款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賽車傳奇,它原本設計要來接替在拉力賽表現優異的Škoda 130 RS,並且能夠以此為基礎拓展至其他的賽事領域,例如場地賽或是爬山賽等比賽。在1970年代晚期,Škoda以130 RS為原型改裝,根據當時規格比較寬鬆的FIA group 5打造--規則寬鬆到甚至可以不需要額外製造認證車--開發了一輛”剪影賽車”(silhouette car)。
這輛經過改裝強化的Škoda 130 RS A5也肩負擔任著測試新科技的技術平台。原型車Š 738在1978年完成,它搭載著當時最新的1.6L雙頂置凸輪軸引擎,能夠將車輛推至時速250 km/h的境界。
一切都是為了空力表現
Škoda 130 RS A5作為Škoda車輛開發工程師的測試平台,它除了要測試多種未來Škoda賽車可能會採用的科技之外,也主要針對車輛空氣力學做修改精進,130 RS A5的外型以最大下壓力為目標設計車體,但前方的冷排系統卻是降低車頭高度的一大阻礙,設計師為了讓車頭更顯得尖銳低扁,便將整組散熱系統向車體後方移動,造就了130 RS A5風格獨特的車頭設計。
為了有效節省車重,車殼套件以FRP打造而成,一體式的車頭組件也可以輕鬆的整組卸除,工程師試驗過數種不同版本的下氣壩設計,最後以這款造型神似雪鏟的下氣壩定案,它能夠減少底盤區域的氣流與強化下壓力,並且藉機增強前輪的抓地性能,而前方兩側獨立的開孔則是為了煞車系統降溫所需。
向後移動的水箱與油冷排最終在車體兩側駐足,大幅加寬的輪距也讓進氣開孔擴大,有助於提升散熱效率。為了增加車尾下壓力道,130 RS A5安裝了巨大的可調式尾翼,能夠根據車手需求、賽事條件或是場地環境修改尾翼角度。工程師也替這輛車的懸吊系統升級,替換上改裝的130 RS搖臂,並且搭配Koni懸吊系統。
Škoda 130 RS A5(Š 737原型車)最初採用一顆排氣量1,771 cc的水冷OHC四缸後置引擎,這顆自然進氣引擎源自Škoda 180 RS賽車,在轉速達6,250 rpm時能輸出151匹馬力,雖然以現代角度來說並不算非常強悍,但搭配全FRP與鋁合金等複合材質車體之下,130 RS A5車重僅有710公斤,再搭配五速手排變速箱,已足夠把車輛加速到210 km/h。
接著工程師帶來了更強悍的Š 738原型車,與布拉格的機動車輛研究院(Motor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共同開發新款的全鋁合金1,589 cc四缸引擎,擁有16氣門與10.63:1高壓縮比,輸出比前一個版本引擎更大的183匹馬力,在轉速7,500 rpm可獲得163 Nm峰值扭力,在這個更強的Š 738版本之下,Škoda 130 RS A5擁有250 km/h的極速表現,以70年代的標準來說已經是超水準的性能表現了。
擁有強大潛力卻依舊短命
1978年的八月,Škoda 130 RS A5在捷克的國際賽事Mistrovství ČSSR 摩斯特賽道(Most.)首次登場,由車手Jaroslav Bobek駕駛著原型賽車在練習賽中獲得第四快的單圈成績,讓車隊組員無不感受到130 RS A5的龐大潛力,但遺憾的是,在正賽時Bobek雖然成功的爬升至第三名,正準備要超越一輛福特賽車時,引擎卻發生潤滑失效(縮缸?),直接讓這輛賽車慘遭退賽。
最終Š 738原型車並沒有持續開發,因為當時Škoda正在同步進行Š 739車型的設計,因此工程師便將重心轉移到另一輛原型車上面;但儘管Š 739也在設計上充滿野心,卻來不及趕上新的FIA規則改組,Škoda在1981年並同時放棄了Š 739賽車與街車的量產計畫,只留下一輛原型車供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