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那麼簡單 Mazda CX-30
乍看之下,許多人會認為全新的CX-30就是加高版本的Mazda3,外觀設計大同小異,內裝鋪陳如出一轍,就只是一輛尺碼介於CX-3與CX-5之間的跨界休旅車。不過真的就這麼簡單嗎?我原本也這麼想,直到我試過車之後,才發現自己真是錯得離譜,更令人驚訝的是,Mazda的設計團隊在車輛細節方面的執著,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境界。
甫於今年上市的全新Mazda3將品牌魂動設計語彙提升到全新境界,營造出不同於以往的設計風格,產品的質感與設計感也都有著顯著進化。而緊接在後的全新CX-30則同樣延續新世代魂動風格,然而無論車身尺碼與設計方式都與Mazda3相當類似,若只是在路上一瞥而過,還真的會讓人誤以為這只是一輛長高、長胖的Mazda3。難道CX-30真的只是Mazda為了搭上跨界休旅熱潮,追求銷售量所推出的速食車款嗎?
不,事情當然沒有我們想的這麼簡單。
由於車身尺碼放大,為了追求原本Mazda3車側令人印象深刻的魂動光影變化效果,並維持魂動外型設計的黃金比例,CX-30在車身鈑件的部分均重新設計,身為Crossover,車身當然少不了大面積的防刮飾板,除了四個輪拱與車側之外,比較特別的是整個後保桿幾乎全為防刮材質,然而車頭的魂動水箱護罩質感依舊,前後融合頗有衝突之美。
當然,車側鈑件的光影是Mazda最為堅持的設計精隨,在全新的極境灰車色襯托之下,讓車側線條充滿深邃的光影流動,且與熱情澎湃的魂動紅相比之下,極境灰更多出幾分神秘之美,乍看之下平淡無奇,但卻值得令人品味再三。
打開車門之後,一陣熟悉感強襲而來,內裝鋪陳方式與Mazda3實在非常相似,甚至讓人懷疑該不會是整套流用?當然不是。經過仔細比對可發現,雖然包含Mazda Connect螢幕、空調介面與出風口位置等設計都非常相似,但造型卻截然不同,兩車完全無法共用,以市售非豪華量產車而言,這種作法簡直不可思議。
我們都知道車廠開發新車的首要任務就是降低成本,因此在當今模組化結構盛行的年代,同品牌或同集團車款之間或多或少都會使用共用零件,藉以降低成本。然而Mazda竟反其道而行,為了追求許多細節與質感的呈現,CX-30針對許多零組件重新設計與開模。雖然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要改變設計很簡單,但實際投入量產之後重新開模,卻需付出極大成本,並以產量最大化來攤提與獲利,Mazda可說再度為了別人眼中〝不必要的堅持〞,在CX-30身上投入極大手筆,實在跌破眾人的眼鏡。
聊完令人驚訝的細節之後,再來看看CX-30與Mazda3之間顯著的差異。首先當然是車室空間,雖然CX-30軸距為2,655mm,較Mazda3的2,725mm短了一些,但是藉由座艙前移設計,讓車室空間更加開闊,特別是後座空間有著長足進步,頭部空間的壓迫感也較Mazda3來得少,上下車也更加輕鬆。
CX-30的動力規格與Mazda3相同,2.0L的Skyactiv-G汽油引擎能輸出165ps/ 21.7kg-m最大動力,並搭配6速手自排系統。大家最關心的想必是變身成為跨界SUV之後,CX-30的行路感受是否有所差異?縱使較高也較肥的車身在行車時的側傾確實比較明顯,但實際上CX-30的底盤支撐性相當不錯,高速動態可明顯感受到下盤十分紮實,動態反饋與Mazda3落差不大。真要挑剔出明顯差異,我認為是高速行駛時的車艙靜肅性,坐在CX-30的車內可明顯感受到較大的風切聲,猜想與車格放大,車高也較高有關。
主被動安全與輔助系統方面,CX-30全車系四種規格均標配有全速域MR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SBS前行煞車輔助系統、LAS/ LDWS車道偏移警示輔助系統和BSM盲點偵測系統附RCTA後車警示等主動安全科技;而旗艦型以上的規格則再標配CTS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SBS-R智慧倒車煞車輔助系統和360度環景影像,規格方面給好給滿,相信已能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
確實,CX-30是為了迎合跨界休旅潮流所推出的消費者導向車款,但它確實也讓喜愛Mazda魂動設計風格的準車主們在外型與空間需求之間有了均衡的妥協之道。Mazda3固然迷人,但消費者在感性層面的感官衝擊之餘,面對〝我全都要〞的購車需求時,錢包與老婆的眼神都是最現實且不留情面的,這時只要一輛CX-30旗艦進化型與新臺幣109.9萬元,就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而且這次極境灰不用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