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魅力:賽事火力全面釋放-義大利篇
1980年代是個比賽盛行的時代,在當時於世界各地舉行的越野、爬山與封閉街道賽事,不論是質量都達到了空前的盛況;那個時候由於對安全與電子科技的觀念較薄弱,所以賽車多半以壓榨力量為前提,因此出現了許多特異的怪物,不論是七、八百匹的速度機器,或機械、渦輪並用的增壓怪獸,都能在不同的比賽中找到舞台。在1980年代後期時,由於相繼發生了幾次嚴重的意外,終於促使各賽車組織開始重視賽車安全,並將原本百花齊鳴的賽事精簡化,逐漸導入正規賽道。
Lancia
在1990年前後,Lancia幾乎可以說是性能與質感的保證,由越野賽車技術精粹而成的Delta車系,無疑的是當代最受注目的明星,在1986年Group B被取消之後,Lancia將拉力賽事的重心轉往Group A,將傳奇的Delta S4底盤技術沿用到新款的Delta HF Integrale身上,打造了下一世代的王者。Delta HF Integrale成為1987~1992年間長達六屆的WRC冠軍,性能最為強悍的即為Group A的認證車版本,Delta HF Evoluzione成為各地性能車迷的終極之選(1991-1992-EVO, 1993-1994-EVO2);而其所裝置的2.0升直四渦輪引擎與4WD搭配,也成為絕世經典。Lancia Thema與Fiat集團共用底盤,最頂級的車型為使用法拉利2927 cc, Tipo F105L引擎的8.32,為了符合Thema前驅底盤的使用設定,將馬力調整到205匹馬力,最高達到230km/h以上的極速,幾乎是純種跑車的水準。
Alfa Romeo
在Alfa Romeo部分,於1985年推出的75車型,用以紀念Alfa Romeo建廠75周年,同時也是在Fiat接管Alfa Romeo之前,最後一台推出的作品。雖然它大量沿用前代車款Giulietta的零件,卻依舊是當時最強勢的作品,採用Transaxle後輪驅動與Dedion懸吊設計,搭配後置式變速箱配重,使得75動態性能表現凌駕同級對手之上。1987年更有以75 Turbo為基礎做了諸多升級,限量500輛WTCC Group A認證車Turbo Evoluzione版本。
同時Alfa Romeo以75底盤為基礎做改良,還推出由Zagato設計室操刀,限量1000部的SZ(與350輛敞篷版RZ),搭載美規75及164車系的3.0升60度夾角V6引擎,擁有210匹馬力,車身板件以FRP材質打造,陣列的方形燈組與硬派線條相當醒目,前衛特殊的造型也讓當時的媒體戲稱為怪獸(Il Mostro)。
1992年推出的Alfa Romeo 155則是政治正確的90年代愛快。Fiat集團接手之後為求節省開發資源,155使用了Fiat Type 3底盤為基礎,捨棄了經典的Transaxle後驅底盤設計,改為前驅設定,讓許多核心愛快粉絲感嘆Alfa Romeo操控精神蕩然消逝,而回頭稱75為「最後一款純粹的Alfa Romeo」。當然155並非全然是疲軟的愛快代表(Arna才是),以Fiat集團資源優勢,Alfa Romeo將拉力王者Lancia Delta Integrale的底盤沿用,使用2.0渦輪增壓引擎,製作了四輪驅動版本的155 Q4。相對於75 Turbo Group A於房車賽事中貧乏的戰果,全新的155 V6 TI在ITCC與DTM等賽事中皆擁有不俗的成績,讓90年代的性能房車迷眼中,至今仍留著一道鮮紅的殘影。
Fiat
身為義大利領導品牌的Fiat,雖然沒有太多以終極性能取向的作品,不過要是以「傳奇」著眼,仍是有相當多的話題。從1980年一直製造到2003年的第一代Panda車系,以超過23年的銷售壽命,堪稱近代車市的奇蹟;長久的歷程中,Fiat還曾經在1990與1992年間,推出了特仕的Panda電動車版,不過由於當代的技術與觀念都還相當粗淺,因此實際的意義並不大。Panda車系在2003年五月停產前,曾引起了一股針對4X4 Panda的搶購風潮,這是因為市場上的其他四輪傳動機制大多是裝置於性能車款或SUV之上;相對的Panda以迷你車尺碼的設定,不但便於市區使用,售價也便宜許多。
而Fiat國民小車UNO則曾經推出過Turbo i.e版, 1.3 升的直四引擎使用噴射系統再加上渦輪能產生105匹馬力,搭配840公斤超輕車身,0~ 100 km/h 僅需 7.9 秒。最吸引人的便是Fiat的售價實惠,不到60萬的售價即可擁有如此性能,吸引了不少人搶購。
談論性能或許不算是Fiat最得意的範疇,但90年代之中,Fiat的確設計了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漂亮車款;由前BMW首席設計師Chris Bangle設計的Fiat Coupé,獨特的車身比例加上車側兩條顯眼的切線,即便以當今的審美觀審視,依舊擁有非常強烈的個人特色。而有小艇之稱的Fiat Barchetta是由Bangle的同事Andreas Zapatinas繪製,與同期的Mazda MX-5與BMW Z3相比,其優雅的車身設計絲毫不會遜色,而動力…我們就不浪費大家的時間了。
Ferrari
談到比賽,Ferrari當然不會缺席,他們在1984年時,針對當時的Group B比賽推出了288 GTO,然而這個比賽在短時間內,就由於太過危險而被取消,而當時為了參賽所設計製造的所有零件,則悉數製造成了272部的道路用車。至於這個架構,也在隨後經過改良,並經過車體的重新設計後,進化成為名盛一時的「F40」,裝置3.0升V8引擎,搭配渦輪增壓系統,在1987年就達到478ps的輸出,在當時它以320km/h的速度表現,有著「最速合法道路用車」的稱號。由於極受歡迎,F40由初始的349部產量開始,一直不斷的以各種名義追加,直到1992年竟生產了1,315輛,以其層峰位置與價碼而言,實在相當驚人。
另一位當代英豪則是Testarossa,本車的名稱擷取自1950年代的經典賽車250 Testa Rossa,當中的「Testa Rossa」的意思義大利文「紅頭」的意思,指這批車的引擎汽缸頭為紅色塗裝,是頂尖性能車的專屬圖騰。同時期的Ferrari 348在外觀部分,也使用了與Testarossa類似的設定,相較於其他地區的圓潤設計,展現了當代義大利的硬派風格。
Lamborhini
相較之下,同一時期的Lamborhini則沒有那麼順遂,由於1984年承接的私人買家Patrick Mimran財力並不足以支撐公司運作,因此當時的車型開發並不順利,直到1988年由美國Chrysler接手,才有了充裕的經費開發新引擎與底盤;一直到1990年Diablo現身為止,前代旗艦車型Countach竟在市場上支撐了16年。不過Lamborghini的命運,並沒有隨著Diablo的現身而一帆風順,反倒引起了一些爭議,這有一部分恐怕是因為由於Countach實在太過前衛,因此讓諸多車迷對後繼車型有過多的期待,甚至還有人指稱本車被「克萊斯勒的美金磨平了銳角」,與其說是義大利車,倒不如說更像是美國車。
由於整體表現不如預期,Chrysler又在1995年將股權轉售給印尼的Megatech公司,不難想像這種名不見經傳的車廠是買開心的成分居多,撐不到1998年底就又轉售給Audi;從此之後的Lamborghini有如吃了大力丸,陸續推出的Murcielago與Gallardo都成為極為強勢的產品。
90年代的義大利車,呈現出的是一種超脫現實的天真與浪漫,它有充滿個性的動態與美感,但有時也有充滿「靜態」個性的一面;當它想停下來的時候,倒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發得動它(笑。